8

                                深靜脈血栓科普系列二

                                • 分類:海創動態
                                • 作者:市場部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5-20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深靜脈血栓科普系列二

                                深靜脈血栓科普系列二

                                【概要描述】深靜脈血栓科普系列二

                                • 分類:海創動態
                                • 作者:市場部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5-20
                                • 訪問量:0
                                詳情

                                深靜脈血栓科普系列二

                                神經刺激

                                治療性激活或調節的神經系統的一部分——在外科與內科治療之間占有獨特的一席之地。與外科手術相似,神經刺激以特異的解剖學定位點為靶點。但是,與外科手術不同的是,神經刺激可調節且可逆,同時刺激裝置在必要時可以被關閉,并且可以回避藥物治療帶來的全身不良影響。

                                科學回溯 |NMES技術歷史

                                令人震驚的開端

                                神經刺激療法的開端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代,一些雕刻作品表明古代埃及人可能使用電魚來治療疾病。電刺激疼痛最早在公元46年由羅馬的醫生和藥物學家Scribonius Largus描述,他稱電魚的射線沖擊可以用于緩解頭痛和痛風。

                                 

                                [電一輩子]蛙腿的伽伐尼

                                1780年,43歲的意大利解剖學家Galvani醫師在處理一個患者傷口時,偶然發現銅線觸碰到受傷的組織時,瞬間閃現出一個電火花。因此,伽伐尼設計了青蛙解剖實驗:他兩手分別拿著不同的金屬器械,同時碰在青蛙的大腿上,青蛙腿部的肌肉立刻抽搐了一下。伽伐尼將稱之為“動物電”。

                                伽伐尼認為,“動物電”非外來電,而是動物本身所具有的。

                                 

                                瑞迪的[肌電猛魚]

                                17世紀中葉,Redi經過研究發現“發電魚”的肌肉收縮與發電之間存在某種聯系。以電鰻發電為例:電鰻某些肌肉細胞收縮能力強大,細胞膜的蛋白質分布規律奇特,是專有的發電細胞,發電細胞能夠推動離子穿過細胞膜,形成大量正電荷電流。

                                 

                                依然前沿的[微電極]技術

                                1939-1960年間,電生理學的研究來到微電極時代,Walter Lippmann早在1950年使用微電極技術捕捉到單個心肌細胞的動作電位。微電極分為侵入式、非侵入式,常見材質有金屬、玻璃、硅基。

                                微電極技術具有劃時代意義,微電極技術的出現是電生理學走向精細化的必要條件,心臟起搏器、腦電波分析記錄儀、納米機器人,無一不是用微電極技術實現。

                                 

                                專業講解 |NMES

                                NMES|神經肌肉電刺激

                                神經肌肉電刺激療法(NMES)是采用低頻脈沖電流刺激神經或肌肉產生收縮達到治療作用的方法。

                                大量的動物實驗和人體試驗表明:在進行神經肌肉電刺激后,肌肉收縮的泵效應可增強肌肉的血液循環,減輕水腫,防止肌肉萎縮的發生,防止纖維化、硬化和痙攣。

                                電刺激作用時,首先激活運動神經,運動神經被刺激后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傳導至肌肉可引起肌肉收縮。NMES引起的運動神經沖動與主動運動中,大腦發給運動神經的沖動是一致的,因此其作用肌肉的效果與運動類似,能夠用于加強局部血液循環,增強肌肉力量。

                                 

                                偉大的變革

                                以往的神經肌肉電刺激療法更多是運用于防止及治療肌肉的廢用性肌萎縮,增加或維持關節活動度等醫療領域。本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迪衛替®神經肌肉電刺激器,補充了NMES技術在預防深靜脈血栓(DVT)形成、預防和消退水腫以及傷口愈合等臨床領域的應用。

                                NMES刺激腓總神經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技術成熟,國內外有眾多文獻在效率和效果有充分的循證醫學證明,可以代替其他物理手段,作為DVT預防的新手段:

                                1)2014年獲得NICE技術指南認證——指出可以通過預防和減少靜脈阻塞降低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2)2018年獲得FDA認證——指出術后立即刺激小腿肌肉,可有效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

                                3)國內《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治護理指南》和2021年發表在《解放軍護理雜志》的《住院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護理與管理專家共識》也提及NMES刺激技術對于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的有效性。

                                 

                                參數的選擇及作用

                                現代物理治療學認為:1-10Hz刺激一般運動神經,能引起肌肉單個收縮,而不產生疲勞感;1-10Hz刺激能興奮植物神經中的交感神經。迪衛替®神經肌肉電刺激器刺激頻率1Hz,可以避免下肢肌肉產生疲勞感。在27mA電流強度和50-560μs脈沖寬度下,能夠在保證使用者舒適性的前提下,有效的提升血流速度。

                                (平均峰值血流速度)

                                (舒適度評分)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上一個:
                                上一個:

                                專注于研發和生產創新醫療耗材系列產品的科技型企業

                                聯系信息

                                公司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經濟開發區臨平紅豐路509號 3號樓 1樓號

                                電話:

                                0571-87178692

                                企業郵箱:

                                info@zjhcyl.com

                                Copyright ?2020 浙江海創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浙ICP備15014510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杭州

                                精品国产丝袜自在线拍国语_久久久久精品亚洲Av_亚洲中文无码亚洲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